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选择健康7日龄樱桃谷180,根据体重均匀分6,5个重,每个重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BC组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的试验饲,CB组饲喂添加丁酸梭菌的试验饲,BC+CB(11)组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11比例混)的试验饲,BC+CB(12)组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12比例混)的试验饲,BC+CB(21)组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21比例混)的试验饲,试验饲粮中益生菌制剂总添加量均0.3%。预试5 d,正试42 d。结果表:1)与对照组相,BC+CB(12)1235日龄1249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P<0.05),BC+CB(12)BC+CB(21)1235日龄1249日龄的料重比显著降(P<0.05)2)各组之间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差异不显(P>0.05)3)BC+CB(12)BC+CB(21)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BC(P<0.05)。各组之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氨基酸含量和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差异不显(P>0.05)4)BC+CB(21)组的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B(P<0.05)。各组之间肠道肿瘤坏死因-α和白细胞介-1β含量差异不显(P>0.05)5)与对照组相,BC+CB(11)BC+CB(12)BC+CB(21)组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显著提(P<0.05)6)与对照组相,BC+CB(21)组的盲肠鲁森杆菌(Ruthenibacterium)、未分类的丹毒丝菌(Erysipelatoclostrichaceae-unclassified)的相对丰度显著提(P<0.05),盲肠盐单胞菌(Halomonas)、盐单胞菌(Halomonadaceae)、海洋螺杆菌(Oceanosprillales)和考克斯菌(Kocu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P<0.05)。由此可,与单一菌制剂相,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剂更有利于促进樱桃谷鸭的生长性,提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改善小肠形,提高免疫,维护肠道菌群结构。在本试验条件,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添加比例21时效果最优。

关键词:复合菌制剂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形态发育  高通量测序 

当前集约化养殖条件,动物多处于高密度、饲料霉变、易感病的环境或应激状态,益生菌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新型饲料添加,不仅能够避免使用抗生素造成的抗药性以及药物残,还能够提高营养利用,促进动物生,调节肠道健,提高免疫力。凝结芽孢杆菌是革兰氏阳性,属芽孢杆菌,能够定植于小肠上部并且在结肠处产芽,且抗逆性,能够在饲料加工过程中保持活性。丁酸梭菌作为常用的饲料添加剂能够提高畜禽生长性,调节肠道菌,维护肠道健康。单一益生菌制剂结构功能单,纯度,但不能够完全满足家禽养殖的多种需,复合益生菌制剂能够弥补这一缺点。陈婷等研究表,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能提高雪峰乌骨鸡的养分表观消化,改善肉品质。刘淑娇等试验结果表,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可以改善肉仔鸡生长性,提高免疫功能Fan等研究发,丁酸梭菌和凝结芽孢杆菌能够改善虹鳟鱼的生长性,增强抗病性Biswas等研究发,在饲粮中加入多种益生菌能够改善肉鸡性能、免疫功能以及营养代谢。目,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在猪和肉鸡饲养方面已有研,而在肉鸭方面未见报,且二者配合使用的效果和最佳比例的研究还处于空白。因,本试验在饲粮中添加按不同比例混合的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旨在探究其对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健康的影,为复合益生菌饲料添加剂在肉鸭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凝结芽孢杆(经过亚铁离子驯化的富铁凝结芽孢杆CG.24223,活菌1×109 CFU/mL)和丁酸梭(活菌1×109 CFU/mL)均由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功能研究室提供。试验肉鸭购自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所用品种为樱桃谷鸭。

1.2 试验设计

7日龄雄性樱桃谷肉180,根据体重均匀分6,5个重,每个重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BC组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的试验饲,CB组饲喂添加丁酸梭菌的试验饲,BC+CB(11)组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11比例混)的试验饲,BC+CB(12)组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12比例混)的试验饲,BC+CB(21)组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21比例混)的试验饲,试验饲粮中益生菌制剂总添加量均0.3%。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1

1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风干基)

项目

含量

原料

 

玉米

63.55

豆粕

23.85

大豆油

5.00

菊花梗

3.24

磷酸氢钙

1.59

石粉

1.23

食盐

0.30

DL-蛋氨酸

0.17

L-赖氨酸盐酸盐

0.06

色氨酸

0.01

预混料

1.00

合计

100.00

营养水平

 

代谢/(MJ/kg)

13.11

粗蛋白质

17.01

粗纤维

4.31

粗脂肪

8.17

 

1)       预混料为每千克饲粮提供VA 12 000 IU,VD3 2 500 IU,VE 20 mg,VK3 3 mg,VB1 3 mg,VB2 8 mg,VB6 7 mg,VB12 0.03 mg,D-20 mg,50 mg,1.5 mg,生物0.1 mg,500 mg,Cu 9 mg,Zn 110 mg,Fe 100 mg,Mn 100 mg,Se 0.16 mg,I 0.6 mg

2)营养水平均为计算值。

1.3 饲养管理

对饲养环境及器具进行严格的冲洗和消,通风净化后开始试验。试验鸭喂料采取少喂勤添的方,自由采食和饮水。育雏前期保持舍内温度维持2731 ;1724 h,8日龄23 h;环境相对湿度55%65%。预试5 d,正试42 d

1.4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1.4.1 生长性能

分别在正式试验开始(12)、试验中(35)以及试验结(49)时以重复为单位对肉鸭进行称,计算平均日增(ADG);称量和记录各重复肉鸭在各个阶段的饲料消耗,计算平均日采食(ADFI)以及料重(F/G)

1.4.2 屠宰性能

屠宰性能参照《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计算方法(NY/T 8232020)进行测定。试验结束,从每个重复中随机2只肉鸭进行解剖取,称量并记录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和腹脂,计算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腹脂率和腿肌率。

1.4.3 血清生化指标

试验结束,从每重复中随机2只肉,颈静脉10 mL于一次性真空采血(内含分离胶和促凝),3 000 r/min20 min取上清,制得血清样,,-40 冷冻保存。采用试剂盒测定血清总胆固(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LDL-C)、甘油三(TG)、总氨基(TAA)、总蛋(TP)、白蛋(ALB)含量及碱性磷酸(AKP)、谷丙转氨(ALT)、谷草转氨(AST),以上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4.4 肠道炎症因子以及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

分别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1015 cm,剪开翻,4 生理盐水冲洗内容,刮取肠内膜组织。肠黏膜取0.1 g,0.9 mL生理盐水破碎匀,3 000 r/min20 min,收集上清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ELISA)试剂盒检测肠道肿瘤坏死因-α(TNF-α)、白细胞介-1β(IL-1β)、分泌型免疫球蛋A(sIgA),以上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4.5 肠道形态观测

分离十二指肠、空肠、回,取各区中部2 cm,用生理盐水冲洗内容,4%甲醛溶液中固48 h,将固定后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制成石蜡切片进行苏木-(HE),在显微镜下测量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计算绒隐(绒毛高/隐窝深)

1.4.6 16S rDNA高变/内源转录间隔(ITS)PCR扩增产物的高通量测序

将盲肠微生物进行基因DNA,并通PCR扩增纯,引物序列及参数见2,二次扩增后2%琼脂糖凝胶进行电,然后对目的片段进行切胶回收。文库质:使Qubit Fluorometer检测文DNA质量浓,1.0 ng/μL为合;使Qseq100 DNA Analyzer检测文DNA长度分,符合目的片段长度、单一峰、无接头峰和大片段峰则认为合;使KAPA Library Quantification Kit对文DNA的摩尔浓度进行定,以此作为文库混合的标准。将文库混合、变性,加入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并行测序。97%的相似性对序列进行操作分类单(OTU)聚类,去除嵌合体序,OTU代表序列与数据(16S,RDP数据;18S,SILVA数据;ITS,UNITE数据)对比完OTU分类学注释。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包括样本在(domain)(phylum)(class)(order)(family)(genus)各分类学水平的物种比例和分布的群落组成分;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Invsimpson指数α多样性分;通过多变量统计学方法主成分分(PCA)、多元方差分(ADONIS)、相似性分(ANOSIM)、多重反应排列分(MRPP)、分子方差分(AMOVA)、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LEfSe)分析等方,从中发现不同组之间的差,β多样性分析。

2 引物序列及参数

扩增子名称

引物名称

引物序列

片段大小

16S

B341F
B785R

CCTACGGGNGGCWGCAG
GACTACHVGGGTATCTAATCC

450

16S

A349F
A806R

CAGCCGCCGCGGTAA
GTGCTCCCCCGCCAATTCCT

420

ITS

ITS-3
ITS-4

GCATCGATGAAGAACGCAGC
TCCTCCGCTTATTGATATGC

350

18S

EF4
NS2

GGAAGGGRTGTATTTATTAG
GGCTGCTGGCACCAGACTTGC

380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SPSS 25.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统计分(one-way ANOVA),Duncan氏多重比较法对分析结果进行显著性检,P<0.05时即判定差异显,试验数据用平均±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3,BC+CB(12)组肉1235日龄1249日龄ADG显著高于对照组BC(P<0.05)。各组之间各个阶段ADFI差异不显(P>0.05)BC+CB(12)组肉1235日龄1249日龄F/G显著低于对照(P<0.05),BC+CB(21)组肉1235日龄1249日龄F/G显著低于对照组BC(P<0.05),BC+CB(21)F/G最低。

3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项目

日龄

组别

P

对照

BC

CB

BC+CB
(11)

BC+CB
(12)

BC+CB
(21)

平均日增/(g/d)

1235

72.88±2.19b

71.62±7.03c

74.02±5.19abc

76.50±0.75abc

80.43±2.45a

78.91±2.98ab

0.032

3649

68.77±5.65

70.35±4.15

71.58±8.39

72.00±5.29

73.78±2.05

75.93±3.82

0.403

1249

71.64±0.42b

71.31±3.50b

71.73±4.21b

73.84±4.20ab

79.12±3.16a

78.01±2.87ab

0.005

平均日
采食(g/d)

1235

173.85±6.02

163.14±5.86

163.25±10.98

159.24±5.33

171.97±7.54

159.57±8.88

0.129

3649

184.58±3.78

174.31±8.77

188.75±9.45

180.19±10.50

179.04±12.07

182.85±11.87

0.683

1249

177.10±5.90

166.53±6.30

170.98±9.85

165.59±13.57

174.11±10.54

166.63±4.48

0.297

料重比

1235

2.37±0.03a

2.32±0.16ab

2.21±0.07abc

2.16±0.11bc

2.14±0.10bc

2.07±0.09c

0.008

3649

2.63±0.15

2.40±0.34

2.58±0.33

2.44±0.17

2.36±0.28

2.37±0.09

0.569

1249

2.44±0.05a

2.34±0.16ab

2.32±0.14abc

2.24±0.11abc

2.20±0.14bc

2.12±0.09c

0.023

 

同行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P<0.05),相同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P>0.05)45610同。

2.2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屠宰性能的影响

4,各组之间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差异不显(P>0.05)

4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屠宰性能的影响%

项目

组别

P

对照组

BC

CB

BC+CB
(11)

BC+CB
(12)

BC+CB
(21)

屠宰率

84.84±0.88

85.38±0.10

85.19±0.85

85.24±0.72

85.12±1.51

85.78±0.59

0.780

半净膛率

79.31±0.40

79.37±1.27

79.96±0.73

79.82±1.50

80.29±0.78

79.68±0.82

0.704

全净膛率

73.68±0.61

73.68±1.33

74.02±0.83

74.30±1.53

74.43±0.99

74.18±0.58

0.857

胸肌率

12.20±1.18

12.48±1.81

12.81±1.44

12.74±1.26

13.03±1.60

13.24±1.00

0.895

腿肌率

0.56±0.05

0.59±0.04

0.59±0.04

0.59±0.03

0.58±0.03

0.60±0.05

0.791

腹脂率

1.16±0.03

1.03±0.19

1.19±0.16

1.14±0.09

1.11±0.14

1.08±0.26

0.868

2.3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BC+CB(12)BC+CB(21)组血H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BC+CB(12)BC+CB(21)组血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BC(P<0.05),BC+CB(11)BC+CB(12)BC+CB(21)组血A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BC+CB(11)BC+CB(12)BC+CB(21)组血AL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BC(P<0.05)。各组之间血T-CHOLDL-CTGTAA含量以AKPAST活性差异不显(P>0.05)

5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项目

组别

P

对照

BC

CB

BC+CB
(11)

BC+CB
(12)

BC+CB
(21)

总胆固醇
/(mmol/L)

0.83±0.12

0.88±0.15

0.89±0.07

0.84±0.08

0.86±0.12

0.89±0.09

0.71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6.05±0.90b

7.35±0.68a

6.92±0.70ab

7.12±1.00ab

7.72±1.07a

7.57±0.81a

0.02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mmol/L)

2.77±0.40

2.31±1.07

2.95±0.69

2.62±0.64

3.00±0.54

3.04±0.97

0.736

甘油三酯
/(mmol/L)

0.70±0.15

0.70±0.17

0.66±0.10

0.59±0.13

0.67±0.07

0.70±0.17

0.192

总氨基/(μmol/mL)

14.14±3.30

13.10±1.43

13.09±0.67

11.92±1.15

16.07±3.42

16.69±1.10

0.770

总蛋白
/(g/L)

26.81±3.85c

28.66±1.87bc

30.26±1.67abc

31.85±1.81abc

34.35±2.38a

35.28±3.35a

0.027

白蛋白
/(g/L)

14.97±0.87b

16.73±1.18ab

17.93±1.45a

17.32±1.57a

17.43±1.37a

18.39±0.37a

0.008

碱性磷酸酶
/(U/L)

0.15±0.00

0.15±0.00

0.15±0.00

0.15±0.00

0.15±0.00

0.15±0.00

0.691

谷丙转氨/(U/L)

6.19±0.46a

6.20±0.37a

5.51±0.26ab

5.31±0.89b

5.29±0.12b

5.18±0.75b

0.029

谷草转氨/(U/L)

8.51±1.47

8.10±1.66

7.99±1.71

7.54±1.47

7.80±1.08

7.09±1.09

0.795

2.4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肠道炎症因子sIgA含量的影响

6,BC+CB(21)组的肠s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B(P<0.05)。各组之间肠TNF-αIL-1β含量差异不显(P>0.05)

6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肠道炎症因子sIgA含量的影响

项目

组别

P

对照

BC

CB

BC+CB
(11)

BC+CB
(12)

BC+CB
(21)

肿瘤坏死因-α/(pg/g)

12.35±0.67

12.41±0.65

12.74±1.27

12.36±0.59

11.98±1.15

12.28±0.45

0.875

白细胞介-1β/(ng/g)

0.86±0.04

0.80±0.06

0.87±0.02

0.80±0.07

0.86±0.08

0.78±0.02

0.101

分泌型免疫球蛋A/(μg/g)

2.34±0.04b

2.50±0.06ab

2.35±0.23b

2.52±0.22ab

2.57±0.18ab

2.71±0.18a

0.037

2.5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肠道形态的影响

789,与对照组相,BC+CB(11)BC+CB(12)BC+CB(21)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分别显著提高6.41%8.56%13.62%(P<0.05),隐窝深度分别显著降低34.46%33.26%29.60%(P<0.05),绒隐比分别显著提高38.46%50.17%50.00%(P<0.05)。各组之间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隐比差异不显(P>0.05)。与对照组相,BC+CB(11)BC+CB(12)BC+CB(21)组的回肠绒毛高度分别显著提高3.91%3.92%3.91%(P<0.05),绒隐比分别显著提高24.22%18.84%29.18%(P<0.05),隐窝深度差异不显(P>0.05)

7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十二指肠形态的影响

项目

绒毛高度

隐窝深度

绒隐比

组别

 

 

 

对照

898.87±49.53b

169.71±24.99a

5.72±0.89c

BC

956.67±89.49ab

156.19±9.92a

6.13±0.48bc

CB

899.10±25.33b

124.01±22.24b

6.95±1.10b

BC+CB(11)

965.56±32.77a

111.23±22.52b

7.92±0.80a

BC+CB(12)

975.85±30.90a

113.27±9.65b

8.59±0.40a

BC+CB(21)

1 021.28±19.36a

119.48±6.44b

8.58±0.25a

P

<0.001

<0.001

<0.001

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P<0.05),相同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P>0.05)89同。

8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空肠形态的影响

项目

绒毛高度

隐窝深度

绒隐比

组别

 

 

 

对照

914.93±11.77

108.93±5.94

8.04±0.47

BC

902.16±28.30

106.23±3.83

8.45±0.49

CB

921.55±36.33

106.12±5.63

8.80±0.97

BC+CB(11)

915.21±22.36

104.60±10.61

8.52±1.00

BC+CB(12)

911.88±16.32

108.26±7.30

8.12±0.58

BC+CB(21)

933.88±11.23

108.73±6.34

8.77±0.27

P

0.310

0.797

0.339

 

9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回肠形态的影响

项目

绒毛高度

隐窝深度

绒隐比

组别

 

 

 

对照

901.06±14.55b

116.92±4.17

7.06±0.56b

BC

903.87±4.97b

116.95±9.26

7.36±0.75b

CB

902.34±34.89b

111.63±7.83

7.22±0.52b

BC+CB(11)

931.12±22.88a

107.46±11.84

8.77±1.16a

BC+CB(12)

936.34±10.32a

114.24±8.67

8.39±0.66a

BC+CB(21)

936.29±13.01a

104.71±10.95

9.12±0.42a

P

0.004

0.140

<0.001

2.6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盲肠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综合考,BC+CB(21)组与对照组进行对,分析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盲肠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2.6.1 门水平

1,在门水平,对照组BC+CB(21)组的微生物组成基本相,主要由厚壁菌(Firmicutes)、拟杆菌(Bacteroidetes)、变形菌(Proteobacteria)、放线菌(Actinobacteria),其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约占微生物菌落总比例80%

img1

1 肉鸭盲肠微生物门水平菌落组成

A:对照;B:BC+CB(21) BC+CB(21)。下图 :厚壁菌;Bacteroidetes:拟杆菌;Proteobacteria:变形菌;Actinobacteria:放线菌;Fusobacteria:梭杆菌;Bacteria-unclassified:未分类细;Others:其他。

2.6.2 属水平

2,在属水平,对照组BC+CB(21)组的盲肠菌落主要由拟杆菌(Bacteroides)、另枝菌(Alistipes)、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ceae)、梭杆菌(Fusobacterium)、未分类毛螺菌(Lachnospiraceae-underclassified)、脱硫弧菌(Desulfovibro)、未分类瘤胃球菌(Ruminococcaceae-underclassified)、罗姆布茨(Romboutsia)、未分类迟缓埃菌(Eggerthellaceae-underclassified)、粪杆菌(Faecalibacterium)、巨单胞菌(Megamonas)、罕见小球菌(Subdoligranulum)等组,BC+CB(21)组中属于肠道有益菌属的拟杆菌属、普雷沃氏菌科、梭杆菌属等的相对丰度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而属于肠道有害菌属的脱硫弧菌属、另枝菌属、未分类毛螺菌科等的相对丰度所占的比例低于对照组。

img2

2 肉鸭盲肠微生物属水平菌落组成

Others:;Bacteroides:拟杆菌;Alistipes:另枝菌;Lachnospiraceae-underclassified:未分类毛螺菌;Desulfovibro:脱硫弧菌;Ruminococcaceae-UGG-014:瘤胃球菌-UGG-014;Ruminococcaceae-underclassified:未分类瘤胃球菌;Romboutsia:罗姆布茨;Eggerthellaceae-underclassified:未分类迟缓埃菌;Ruminococcaceae-ge:瘤胃球菌-ge;Mucispirillum:多胞菌;Bacteroides-unclassified:未分类拟杆菌;Faecalibacterium:粪杆菌;Subdoligranulum:罕见小球菌;Fournierella:福尼尔菌;Parabacteroides:副拟杆菌;Synergistes:互养菌;Prevotellaceae:普雷沃氏菌;Fusobacterium:梭杆菌;Prevotellaceae-UGG-001:普雷沃氏菌-UGG-001;Megamonas:巨单胞菌;Phascolarctobacterium:考拉杆菌;Aeromonadales:假单胞;Olsenella:寡源杆菌;uncultured:未培养的。

2.7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肠道菌群多样性与丰富度的影响

2.7.1 α多样性分析

10,BC+CB(21)组与对照组之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Invimpson指数差异不显(P>0.05)

10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肠道菌α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项目

组别

P

对照

BC+CB(21)

Chao1指数

2 406.29±551.40

2 793.00±749.08

0.380

ACE指数

2 667.89±731.33

3 391.85±522.95

0.141

Shannon指数

4.86±0.44

4.94±0.53

0.821

Simpson指数

0.03±0.01

0.02±0.01

0.418

Invimpson指数

40.43±21.03

46.43±11.33

0.633

覆盖率

0.99±0.00

0.98±0.00

0.340

2.7.2  β多样性分析

β多样性分析是对各样本的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对比分,即分析样品间的微生物菌落多样性PCAOTU丰度,运用方差分,将多维数据的差异反映在二维坐标图,坐标轴为能够最大程度解释方差2个特征,样本组成越相,PCA图中越聚,而不同组的样本可能表现出分散分布。3是肉鸭盲肠微生PCA聚类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对照组BC+CB(21)组微生物群落差异性,物种组成基本相似。

img3

3 肉鸭盲肠微生PCA聚类分析图

11,β多样性指数包ADONISANOSIMMRPPAMOVA,为数据间差异显著性评价提供依据BC+CB(21)组与对照组之β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显(P>0.05)

11 肉鸭盲肠微生β多样性指数

项目

P

多元方差分析

0.237

相似性分析

0.243

多重反应排列分析

0.189

分子方差分析

0.178

2.7.3 LEfSe分析

LEfSe分析则体现了组与组之间寻找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生物标识。由4,BC+CB(21)组与对照组相比仍有相对丰度差异物,盲肠鲁森杆菌(Ruthenibacterium)、未分类的丹毒丝菌(Erysipelatoclostrichaceae-unclassified)的相对丰度显著提(P<0.05),盲肠盐单胞菌(Halomonas)、盐单胞菌(Halomonadaceae)、海洋螺杆菌(Oceanosprillales)和考克斯菌(Kocu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P<0.05)

img4

4 肉鸭盲肠微生LEfSe分析柱状图

Ruthenibacterium:鲁森杆菌;Erysipelatoclostrichaceae-unclassified:未分类丹毒梭菌;Halomonas:盐单胞菌;Oceanosprillales:海洋螺杆菌;Halomonadaceae:盐单胞菌;Kocuria:考克斯菌;LDA score:线性判别分析得分。

3 讨论

3.1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饲粮中添加益生菌能够有效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与饲料利用,从而提高养殖利润。多项研究证,凝结芽孢杆菌可以提高动ADG、降F/G,改善生长性能Li等研究发,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膳食补充剂可以改善肠道盲肠生物菌,从而提高生长性能以及饲料利用率。武丽达等研究证,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有利于提高白羽肉鸡的生长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本试验发,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混合饲喂提高了肉鸭饲养前ADG,降低了饲养前期与整个饲养期F/G,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凝结芽孢杆菌能够发酵产大量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消化,促进营养物质的充分消化吸收。丁酸梭菌能够分解有机物转化为丁,代谢产生多种维生素与短链脂肪,为细胞生长和机体发育提供能量。

3.2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屠宰性能的影响

屠宰性能反映了动物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情,是衡量肉禽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有研究表,添加不同益生菌可提高动物屠宰性,还可以降低腹脂率。Rehman等研究发,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和益生元对俄罗斯肉鸡的胴体重、腿肌重、胸肌重无显著影响。也有研究结果表,复合益菌制剂对家禽的屠宰性能及器官发育指数均无显著影响。本试验结果也表,不同比例的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混合饲喂对肉鸭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有一定改善作,但影响不显,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3.3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血清生化指标可反映动物体内营养水平、代谢情况以及生理健康Mohammadi等研究发,投喂植物乳杆菌的罗非鱼血清TPALB、球蛋白、总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张伟等研究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屎肠球菌组成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蛋鸡血TGT-CHO含量无显著影,但是可以显著提高血TPALB含量。本试验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HDL-C可以运载组织中的胆固醇到肝脏中代,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排,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呈负相关。血TPALB含量则与肉鸭对饲料蛋白质的摄入与代谢利用相关ALTAST是检验肝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其活性升高则表明肝脏受损。这说明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剂能够提高肉鸭对饲料中脂类、蛋白质的吸收利,维护调节肝脏功,保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

3.4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肠道炎症因子sIgA含量的影响

炎症因子水平体现了机体炎症的发生与炎症程,而免疫球蛋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抗体因,尤其sIgA4个抗原结合位,比普通抗体分子具有更高的亲和,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稳定性sIgA主要存在于分泌液,如唾液、泪液、鼻和支气管黏膜、肠胃液及黏,是机体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抗体。胡婷等研究发,不同剂量的凝结芽孢杆BC-HYI均能显著降低蛋雏鸡血TNF-α,同时显著提高空肠黏sIgA含量Zhang等研究表,将凝结芽孢杆菌代替抗生素饲喂肉,显著降低了血清促炎因子含,显著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Zhang等通过口服丁酸梭菌修复小鼠肠,增加了肠道丁酸含,降低TNF-α和白细胞介-6(IL-6),抑制了烧伤小鼠的肠道损伤。本试验结果显,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剂能够调节肠道炎症因子的水,TNF-αIL-1β含量有一定程度的降,同时提高了肠sIgA,减少肠道炎症的发,提高了肠道免疫力。

3.5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肠道形态的影响

小肠作为吸收和消化的主要场,小肠黏膜向内弯曲凸出形成大量环形褶皱与绒,使表面积增,小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隐比反映了机体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效,是衡量小肠吸收功能的重要指标。大量研究表,益生菌能够改善动物肠道形,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Zhang等研究表,在雄性樱桃谷鸭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提高了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李修宇等研究发,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或复合益生菌均能提高黎村黄鸡的小肠绒毛高度。本试验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混合添加能够改善肠道形,提高吸收效,尤其是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凝结芽孢杆菌为兼性厌氧,进入肠道后吸氧繁,为丁酸梭菌创造无氧条,二者联合产生的氨基酸、短链脂肪酸等物质可以加快肠蠕,从而改善肠道的形态与消化功能。

3.6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盲肠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肠道微生物组成对机体消化吸收营养有着重要作,微生物分类水平有界、门、纲、目、科、属。本试验从门、属水平分析对比不同组的肉鸭盲肠内容物菌落组,盲肠微生物菌群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禽类主要优势菌,与郝永胜等研究结果一致。厚壁菌门的细菌能够起到降解膳食纤维的作,产生乙酸、丁酸等代谢产,改善肠道通透,拟杆菌门的细菌被认为是多糖主要降解的,值得一提的是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F/B)被广泛认为对肠道稳定有重要影,F/B过高表现为肥,F/B过低表现为炎症性肠病。另外有研究发,益生菌能够通过调节肠道中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例来影响机体脂质代,降低因肥胖导致的其他并发症的几,从而达到调节体重与健康的目的。本试验结果显,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混合添加能够增加一些肠道有益菌的相对丰,普雷沃氏菌科在禽类肠道中暂时没有深度研,但有研究表,反刍动物肠道中的普雷沃氏菌科有助于分解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食,尤其是对半纤维素的消,并参与淀粉和果胶的消化过程。拟杆菌属被证实可以参与脂质代,调节脂肪,尤其是脆弱拟杆,能够修复人体免疫缺陷和后天免疫紊,增加白细胞含量和增强巨噬免疫细胞功,消除感染以及癌症风,双向调节免疫力。梭杆菌属中有部分菌种属于肠道致病,但仍有研究表,梭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会导致炎症性肠病。同,益生菌能够通过发酵分泌有机,抑制有害菌生长。目前对毛螺菌科有争,有研究发现毛螺菌科的不同类群与肠内外疾病有关。脱硫弧菌属也被称为硫酸盐还原(SRB),属于变形菌,可以吸收硫酸盐而不是氧,产生硫化(H2S),因此被认为会对肠道上皮产生毒,导致胃肠道疾,属于肠道致病菌。另枝菌属作为一种较新的细菌,在菌群失调与疾病中有高度相关,Parker等研究发,另枝菌属可能对一些疾病有保护作,包括肝纤维化、结肠炎、肿瘤免疫治疗和心血管疾,并且会导致结直肠癌。综上所,肉鸭的肠道菌群结构因受饲粮成分、饲养环境、遗传背景等多种因素影,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剂虽然没有改变盲肠菌群主要菌群结,但是可以提高有益菌的相对丰,降低有害菌的相对丰,对调节肠道健康有一定的作用。

3.7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肠道微生物菌落多样性通α多样性β多样性来体,α多样性是对单个样品中物种多样性的分,即分析样本内的微生物菌落多样,通过单样本的多样性分(可以反映样本内的微生物菌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β多样性是对不同样本的微生物菌落组成进行比较分,即分析样本间的微生物菌落多样性。鲁森杆菌属是厚壁菌门、梭菌纲、梭菌目、瘤胃球菌科的一个,目前只包1个物乳酸鲁森杆,可以发酵一系列碳水化合,产生D-乳酸和琥珀;丹毒丝菌科属厚壁菌门、柔膜菌纲、枝原体;盐单胞菌科原产地为中,需氯化钠才能生,最适氯化钠浓度3%,产淀粉酶、过氧化氢,不能水解明,硝酸盐还原阳,不能发酵果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蔗糖产;海洋螺杆菌目是基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关系建立γ-变形菌纲中的重要分,此类有机异养型细菌普遍表现出嗜盐或耐盐的特,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多项研究显示不同益生菌对不同物种的肠道内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不同     Vargas-Albores等研究发,益生菌制剂不会对动物肠道的微生物多样性产生显著影;王纯证实饲喂芽孢杆菌的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变;覃振斌等研究表明复合芽孢杆菌能够提高清远麻羽鸡Chao指数Shannon,而复合乳酸菌则会降低该指数。本试验,α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体现了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混合饲喂的肉鸭盲肠微生物多样性有所增,但与对照组的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差异不显,与很多研究结果相,可能由于每个物种的肠道优势菌群不,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的发酵产物能够促进有益菌定,抑制有害菌生,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非固定规,而是动态变化,且随时间增,机体肠道各项功能发育完,肠道微生态趋于平衡。

4 结论

 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剂能够提高肉ADG,F/G,改善生长性,提高血HDL-CTPALB,增强机体营养利用能力。

 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剂能够提高肉鸭肠sIgA,提高小肠绒毛高度和绒隐,降低隐窝深,增强肠道消化吸收能力。

 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剂不影响盲肠微生物菌群结,菌群多样性差异不显,盲肠鲁森杆菌属、未分类的丹毒丝菌科、盐单胞菌属、盐单胞菌科、海洋螺杆菌目、考克斯菌属的相对丰度有显著差异。

 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剂对肉鸭生物学效应的影响优于单一菌制,且当二者比例21时效果最优。

参考文献:略

 者:邹函峪,王宝维等发表于《动物营养学报202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