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的发病机理及诊治丨微生态前沿
随着我国养禽业的飞速发展,往往忽视对饲养环境的维护和改善,造成鸡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特别是4周内的雏鸡,常在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其他传染病时促使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由此而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大肠杆菌病已经成为危害养禽业最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禽类非肠道传染性疾病的总称。鸡大肠杆菌病以幼雏和中雏发生较多,发病较早的为4日龄,通常以1月龄前后的幼鸡发病较多;资料表明,鸡大肠杆菌病居鸡细菌性疾病之首,占3%,我国每年因大肠杆菌病死亡鸡3170万多只,经济损失3亿多元。
鸡大肠杆菌的发病机理
大肠杆菌根据致病力的作用,可细分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条件性大肠杆菌三大类。致病性大肠杆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侵人机体。同时,借助黏着因子通过受体结合,定植进人血液循环系统,通过繁殖感染发病。条件性大肠杆菌为鸡肠道、上呼吸道常见菌。一般情况下,鸡体自身的防御系统,能抵御此菌的自然感染。但当外界条件改变,自身防御系统遭到破坏。致病菌将大肆侵人,于血液循环系统中增生繁殖,诱发各种病变变化。此病诱发的各种病变,多数因大肠杆菌感染所致。而在病变过程中,内毒素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大肠杆菌的致病性。
诊断要点
流行病学、典型症状、剖检病变等,可作为诊断此病的重要依据。确诊需结合细菌的分离培养,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接种环采病料接种到麦康凯和伊红美兰培养基中,在麦康凯培养基上长成红色,圆形隆起,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菌落;伊红美兰培养基产生紫黑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则可进一步判为大肠杆菌。
鸡大肠杆菌有多种血清型,均可导致家畜感染发病。经临床实践证实:不同地区病毒血清型差异显著,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的疫场血清型同样不一样。不同日龄阶段中,雏鸡对此病易感性最大,常见3-6周龄,发病率高达60%-70%。此病主要传染源为病鸡和带菌鸡,病菌通过排便、排粪,散布周边养殖环境。通过污染饲草、饮水、用具等,经呼吸道传播感染。通常情况下,鸡大肠杆菌病为条件性疾病,养殖管理不善、饲养密度过高、粪污处理不及时、消毒管理不严、不良应激影响等等,都将影响鸡群抗病体质,加重感染此病的概率。
发现疑似病例,及早隔离诊治。
常见的抗菌消炎药物,比如:抗生素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吠喃类药物等等,对大肠杆菌均有很好的疗效。药物治疗期间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临床用药,需结合药敏试验,选择高敏感类药物,避免盲目用药。第二,条件不允许的养鸡场,尽量选择平常不用的药物。同时,尽量不要用单一的纯粉药,尽可能地选择复合药治疗,避免耐药性的产生。第三,用药量应足,给药规程科学合理,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但避免用量过大,避免药物中毒。
临床用抗生素治疗,有效抑菌的同时也破坏鸡体内的生理性微生物,导致生理性微生物的比例失衡。使用益生菌制剂治疗,能有效平衡机体内微生物含量,达到清除病害,避免耐药性的产生。现阶段,常用的益生菌制剂有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等。将其适量添加饲料中喂服,能有效提升鸡群抗病体质,而且能起到平衡肠道有益菌群的目的,对于大肠杆菌诱发的腹泻症有很大的疗效。
参考文献 唐明旭《鸡大肠杆菌的发病机理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