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腹胀及防治
家兔流行性腹胀及防治
(卓立应,好实沃生物)
家兔流行性腹胀病,俗称胀肚、大肚子病、臌胀病,是以家兔胃肠胀气为表现特征的流行性疾病。该病对幼兔的危害最为严重,发病幼兔死亡率高,治愈率低。近年来,该病发生呈大幅上升的趋势,对养兔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1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兔腹胀,食欲减退,精神欠佳;随着病情加剧,病兔食欲逐渐废绝,但少量饮水;粪便起初变化不大,后粪便逐渐减少,排褐色稀粪,腹下污染;病后期病兔不吃不喝,以排黄色或白色胶冻样黏液为主,有的有腥臭味,部分兔死前腹泻。摇动兔体,有响水声,腹部触诊,前期较软,后期较硬,部分兔腹内无硬块。发病期间体温不升高,死亡前体温下降至 37℃以下。病程一般持续 3~5d,断奶至4月龄的兔发病绝大部分死亡,极少能康复;成年兔发病较少,死亡率也较低。
2病理剖检
胃臌胀,部分胃黏膜有溃疡;胃内容物稀薄,严重者胃破裂。小肠充气、肠壁变薄;盲肠内充气,内容物较多,有的部分干硬成块状,如马粪,部分肠壁出血,部分肠壁水肿增厚。结肠至直肠多数充满胶冻样黏液,剖开肠管,胶冻样物呈半透明状或带黄色。其他脏器如肝、脾、肾等,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3 原因分析
3.1助消化的酶类遭到破坏
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致使兔的运动不足;饲喂低纤维、高能量、高蛋白的全价饲料,导致肠道内淀粉酶等酶类活性降低;养殖的品种越来越纯,抗病力却越来越差,所以出现腹胀性疾病在所难免。
3.2环境应激
天气突变、高温高湿、寒流侵袭、断奶转群等都是流行性腹胀的诱发因素。气候因素对本病的影响较大,实践证明,如兔舍温度能保持在20℃的恒温,几乎不出现腹胀性疾病。而肠壁受到冰凉刺激时,如采食冰冻的饲料,极易出现腹胀。
3.3卫生条件差
在经验不足的新上兔场或管理不善的兔场,环境卫生条件差,兔舍潮湿,通风不良,兔群密度过大,水箱、水线长期不清刷消毒,料盒过脏,剩料沉积,极易引起腹胀。
3.4饲料质量差
大部分兔场所用的草粉质量不过关,有的是泥土比例大(粉碎时带有土),有的霉变多(草的原料本身就有霉变),有的营养差(花生壳粉、麦秸粉、玉米秸粉等)。此外,饲喂不定时定量,采食过量,饲料配方不合理也可导致腹胀。
3.5滥用药物
有些养殖者为了预防兔病,对兔群长期或大量的使用抗生素,造成兔消化道正常菌群的紊乱或抗生素药物中毒,诱导了该病的发生。
3.6换料应激
有些养殖者总想让兔子长得快点,多次的选购饲料,换1次饲料不久,再去换料。还有的将两种饲料长期掺混在一起饲喂,甚至用肉鸡饲料,导致该病的发生。如果生产兔料的厂家原料不能相对的稳定,兔的消化机能难以适应饲料原料更换的速度,或换料时不过渡,直接更换饲料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3.7混合感染
在规模饲养条件下,由于兔群密集,高度集中,混合感染时有发生,包括大肠杆菌、球虫、附红细胞体、产气荚膜梭菌、巴氏杆菌等,混合感染使腹胀性疾病显得更为复杂化,造成诊断和防治的困难。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
控制好喂量,对断奶后~3 个月龄的幼兔采取限制饲养,喂量为自由采食量的 80% ,患兔应先采取饥饿疗法或控制采食量;饲料更换应有足够的过渡期,采用逐步更换的方法进行过渡;加强饲草饲料采收及收购管理,拒收霉变、变质、有杂物的饲料饲草;保持兔体健康,提高兔机体抗病力;将患兔放到笼外尤其是草地上自由活动,可以减缓病情,利于康复。
4.2搞好卫生管理
保持兔舍、场地、笼具、水槽、食槽的卫生,定期进行兔舍内外的卫生打扫和消毒,经常对水槽、食槽的清扫清洗,保持兔舍适宜的温湿度,尤其避免兔舍的湿度过高。
4.3 积极推广使用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改善家兔的消化道微生态的平衡,大剂量使用微生态制剂,用有益菌抑制肠道中有害菌的繁殖。对发病幼兔直接较大量口服微生态制剂,治疗效果明显。
4.4 保持饲料质量稳定
合理搭配饲料,保持饲料的营养均衡,最好供给全价颗粒饲料;严禁使用有毒、霉变、冰冻饲料;配制饲料,做到少配勤配,尽量缩短饲料的保存期;购买饲料,应合理安排采购计划,避免饲料仓贮时间过长,注意饲料的保质期和有效期,不喂过期饲料;饲料妥善保管,注意饲料库通风、避光和防潮。
4.5 改善养兔的环境条件,避免环境因素的应激
科学断奶,采用仔兔“不离窝、不换料、不分群、不变环境”的四不变方式逐渐断奶,另外采用好的强化饲料或饲料中加倍量的多维以减少断奶应激;在气温突变、转群、防疫、长途运输时,应在饲料及饮水中补加足量的多维素或抗应激药物;注意兔舍避暑降温、驱寒保暖工作,尤其寒冷的冬季,冷应激更易造成幼兔腹胀病的发生。在冬季饲料中可添加少许碎蒜、姜末,可以抗寒。
4.6 认真做好球虫病的防治工作
球虫病对幼兔的危害相当严重,发病率、死亡率高,并且易继发其它疾病。不同的球虫药的应交替使用,中间有一定的间隔时间;长期使用同一种球虫药易使球虫产生耐药性降低防治效果,也易使家兔产生药物蓄积中毒。
4.7 科学接种免疫
巴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大肠杆菌病等均可诱发腹胀病的发生,因此科学免疫甚为重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规范进行操作。幼兔30~35 日龄注
射巴氏杆菌灭活油苗 1~2 mL,35~40日龄注射兔病毒性出血症灭活(兔瘟)油苗 2 mL,60~65日龄注射兔病毒性出血症、巴氏杆菌二联灭活油苗 1~2mL,70 日龄注射兔产气荚膜梭菌病(魏氏梭菌病)灭活油苗2 mL。
4.8 做好药物预防
在发病前及时使用硫酸卡那霉素或蒽诺沙星等拌料或饮水 2~3d,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复方新诺明以 0.1%(以原药计算) 的比例拌料或0.05%的比例拌料饮水,喂断奶后的幼兔,连用 5~7d,预防效果较为明显。
聚焦产品品质,聚焦客户价值
COPYRIGHT © 2018 北京好实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关于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新闻中心
产品中心
技术支持
人力资源
合作共赢
江西科技园
学习交流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