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常用名词解释

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是一类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包含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指一大类细胞微小、仅有原始的类核,DNA分子盘旋在细胞质内,无核膜和核仁,不进行有丝分裂,无细胞器的原核生物界的生物,又泛称广义的细菌。包括狭义的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等。通常说的细菌是指狭义的细菌。 

真核微生物:一大类细胞具有细胞核,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有线粒体或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生物,包括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指病毒、亚病毒,是一类最小的、非细胞结构,仅能在宿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微生物。病毒体积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用光学显微镜看不见,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核酸,RNA或DNA;严格细胞内寄生,只能在一定种类的细胞中增殖。 

乳酸菌:是能从葡萄糖(或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大量乳酸的一群细菌。 

微胶囊技术是微量物质包裹在聚合物薄膜中的技术,是一种储存固体、液体、气体的微型包装技术。具体来说是指将某一目的物(芯或内相)用各种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连续薄膜(壁或外相)完全包覆起来,而对目的物的原有化学性质丝毫无损,然后逐渐地通过某些外部刺激或缓释作用使目的物的功能再次在外部呈现出来,或者依靠囊壁的屏蔽作用起到保护芯材的作用。 

喷雾干燥技术:喷雾干燥是将悬浮液和黏滞的液体喷成雾状,形成具有较大表面积的分散微粒同热空气发生强烈的热交换,迅速排除本身的水分,在几秒至几十秒内获得干燥,成品以粉末状态沉降于干燥室底部,连续或间断地从卸料器排出。 

冷冻干燥技术:全程为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简称冻干,指被干燥物料冷冻成固体,在低温减压条件下利用水的升华,使物料低温脱水而达到干燥目的的一种方法。 

发酵:广义的发酵,泛指一切利用微生物进行生产的过程,多指传统的与实际生产有关的工业化生产,多是好氧过程,如氨基酸发酵、抗生素发酵、单细胞蛋白生产等。微生物生理学上的发酵又称狭义的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菌落指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抗热、化学药物、辐射等)极强的休眠体。产芽孢的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梭菌属(Clostridium)两属。 

灭菌:指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都被杀死或消除。 

消毒:指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措施。消毒可起到防止感染或传播的作用。 

巴斯德消毒法:指在低于沸点的温度下短时间加热处理以杀死牛奶或饮料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巴斯德消毒法。较老的做法是63℃处理30rain;现在使用巴氏瞬间消毒法即72℃处理15s,然后迅速冷却的方法。

紫外辐射:指波长为10—400 nm(通常采用260nm)的高能辐射。紫外辐射有较强的致死效应,通常用于对物体表面和空气的灭菌。 

抗生素:是由某些生物合成或半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或衍生物,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或杀死其他微生物。 

定植:各种微生物(细菌)经常从不同环境落到宿主(人或动植物),并能在一定部位定居和不断生长、繁殖后代,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细菌定植”。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内毒素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肽上。 

微生态制剂:是在动物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根据动物不同的生理特点,采用有益微生物,经培养、发酵、干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对人和动物有益的只含活菌或者包含细菌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也称益生菌或益生素。 

益生菌:又称益生素,是指投入后通过改善宿主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达到提高宿主(人和动物)健康水平和健康佳态的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 

益生元:指能够选择性地促进宿主肠道内原有的一种或几种有益细菌(益生菌)生长繁殖的物质,通过有益菌的繁殖增多,抑制有害细菌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菌群,促进机体健康的目的。如双歧因子、低聚糖等。 

合生元:指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存的制剂。此类制品是以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用,服用后到达肠腔可使进入的益生菌在益生元的作用下,再行繁殖增多,使之更有利于发挥抗病、保健的有益作用。